93年妹子多次创业成功卖掉公司真诚分享普通人的成功经验
今天分享的妹纸,大二飞到广州参与过罗振宇的培训变现课,大三卖掉个人公众号赚了十万,又在十点读书林少的建议下做海南本地公众号积累人脉,毕业在成都从零开始,流量生意、手游、广告联盟都做过......
一、因为老师推荐《罗辑思维》,阴差阳错开办公众号,赚到第一个10万元我是一个很爱折腾并乐此不彼的人,2012年到2016年就读于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自从上了大学摆脱了强制被教育就开始放飞自我,对于入局互联网还得从罗辑思维说起,那时候我们有一门微观经济学的课,那个老师在一个课堂上给我们推荐了优酷的节目《罗辑思维》,我回去就迷上了这个节目,基本属于每期必追,感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2013年暑假罗振宇在他的个人微博里联合广州的一个培训机构发了一个在广州的活动“实验课”,大意是是以“个人私塾”的方式打造培训行业里的淘宝,主要是想帮助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人实现线下培训变现,应该是属于最早期的一种知识变现的形式,当时那个机构操办的成功案例是“金错刀”。
这次活动实际上号召的人数只有二十几个,罗振宇只在他的个人微博里发过,属于召集志愿者自费食宿去参加,不收取任何培训费用,最后参加这个活动的大部分都是培训机构的自己人或者行业内的朋友,只有我和其他两个朋友是从外地过去的,也只有我一个大学生,当时一起培训的同班同学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外地过去并且乐于学习的女孩子感到很诧异和佩服。
实际上那时候的我对于互联网和这个行业是完完全全陌生的,一些对别人来说在行业内是常识,对于我来说却是需要一个个需要去百度的名词,在5天的培训中为此闹过不少笑话,我也厚着脸皮不断请教,并加了群里所有同学的好友(这又是另一件事情的导火线)。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虽然已经不是罗振宇的粉丝,培训的内容也基本都忘记了,但是我很感谢那个时间段里他给我打开的那扇门,我们老师应该给不少班级的同学推荐过这个节目,但是真真正正能够在这个节目中看到机会并且受益,继续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去探索的人肯定是寥寥无几的,就像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看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但是真正能看到某个点再去独立探索出另一番天地的人又有多少呢?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锚定效应”,如果你喜欢奔驰汽车并且时常关注奔驰的动态,那么你在出门的时候,路上眼里“看到”的都是奔驰汽车,其他的都会被选择性忽略;同理,如果你一心想要做成某事,那么你的眼里“看到”的都是机会。
那么,继续讲往下的经历,前面说到我加了群里所有人的好友,他们的朋友圈对于当时作为一个学生的我而言又是另外一番天地,我把他们朋友圈里转发的链接公众号都关注一遍,大都是一些社评类、经济类和营销类的公众号,有一次看到了一篇文章里写的是自媒体联盟WeMedia年会获奖的自媒体名单,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份公众号关注指南,我手抄了一遍,并且一个个手动搜索关注了,其中包括契约的“移动互联网”,还有三表龙门阵等最初的自媒体人都是那时候关注的,现在有些博主已经不更新好久了。
于是萌生了我要写一个公众号的想法,因为本身学的是旅游管理,又很爱玩,我就自己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开始写游记,到处到贴吧等地去发布自己的公众号二维码,还经常刷屏求关注,那时候涨粉相对来说比现在容易太多了,慢慢地积累了自己第一批粉丝,并且成功被身边不少同学微信拉黑。
上面提到了一个公众号叫“移动互联网”,契约又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个贵人,有一次他发了一篇文章是组建一个公众号运营者的微信交流群,我就推了我的公众号并且成功进了他的群里,在这个群里更加开拓了我对于公众号这个行业的认识,那时候的十点读书林少都还只有十来万粉丝,很多做本地号和营销号的也都还是一穷二白,如今身价上亿的比比皆是。在我毕业自己开创公司后,当时在群里认识的一些人,到如今私底下关系都还很密切。
2013-2016是公众号的黄金时代
后来慢慢了解到了流量的价值以及相关的变现,大三的时候因为要出去实习,没有太多的时间更新,就把公众号卖给了一个旅行社,算是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虽然只有10w块钱,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除此之外,给我带来的人脉和见识的开拓,都起了奠基的作用。
2014-2016年的时候正是微信公众号野蛮生长的阶段,现在回头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完全抓住这波红利,我在这个阶段认识的人,包括跟我同龄或者稍微比我小的,在这一波红利里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不在少数。不过我也很坦然接受,因为那个时候自己认知,能力和各方面的资源还不是很够。
二、二次创业微盈告终,三次创业转战成都,手握3000万粉丝2016年毕业的时候因为在海口也积累了一定的本地资源,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营本地公众号。
我并不是一个会倾家荡产去创业的人,这家公司除我之外有另外的两个投资人,都是只有资金支持,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在操劳。
我在正式做本地号之前,特意去厦门拜访了林少,他给了我做公众号必做成ip化的建议,回到了海口钻研了一番找了漫画师,和几个小伙伴激烈地分析了人物形象和定位等一些列问题就开干,我们的第一篇公众号图文就破了10w加,并且受到了海南日报、海南特区报等媒体的报道和转载,第一炮算是打得还不错,与此同时不断地购买线下设备的粉丝。
不过大概做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我设想过本地号+会展、本地号+餐饮、本地号+旅游等等各个方向,发现掣肘颇多,并且海口整个城市的人才结构并不是很好,也很难招到厉害的团队一起做事,这个项目实际上也是以失败告终,当时以微薄的盈利退回了投资人的钱,打算重新起航。
2016年底的时候,就来了成都,选择来成都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那时候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也从上海来了成都,打算在这边发展。当时我选择来成都的时候,身边不少的朋友都劝我,说我好不容易在海口积累这么多的人脉和资源,现在又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打拼,居然还是为了一个男人,万一这个男人不靠谱,我最后不也是人财两空?
实际上我并不是完全没想过,每个人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会有选择的沉没成本,选择来成都,意味着以往的本地积累都会归零,但是那时候的我并不在乎,我想的是我只有23岁,如果这个年纪不为爱情飞蛾扑火,那我这辈子还有机会这么冲动吗?
假设最后我真的以分手告终,我还这么年轻,凭我的努力和聪明才智,难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吗?就真的会比留在海口差吗?
我很自信,我觉得最差的结果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好顾虑的,反正也一无所有,我就算再困难不会把我的家人拖累,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身边的人也无任何愧疚,既然心之所向,那就走吧!
2016年刚来成都的时候都还是局限在公众号的圈子里,我老公是做技术的,那时候苹果app上架也相对容易,我们就通过aso倒到app里,然后用app通过网页版的微信关注公众号,2017年我们所有app的累计下载量在3000w左右,通过卖公众号粉丝在成都算是立足了脚跟。
抓住ASO漏洞,导粉丝3000万
那时候并没有跟我老公一起做,我们在同一栋楼里,我做起了公众号运营,通过电商和广告变现。那时候我们的公众号粉丝还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全是ios的用户,付费意愿很高,他们买来做小说基本三个月就能回本,也有几个朋友是因为一直跟我买粉丝专门来成都找我,我们才从线上的点赞之交走到了线下的好友,因为同在一个圈子信任感很强,有的客户我们一年交易额在几百万人民币都没有见过面,后来我出去玩经过他们公司所在的城市才正式见过面。
也许是我比较佛系,在我看来合作本就是件互惠共赢的事,不求着对方买,也不是占任何人的便宜,我求短期变现,对方擅长运营变现,各取所需而已,所以我那时候的客户到现在跟我都还是关系很不错的朋友,有机会也还会再合作。
三、四次创业亏损500,重拾心态再出发到了2018年,我和我老公的关系也趋向于稳定,我们就开始了一起创业的日子,之前海南那家公司的公众号上积累了不少粉丝,连同公司主体一起作价百万左右出售了,这不知道算不算是那家公司命运上的另一种成功。
这一年,我们很膨胀,开始大刀阔斧做3D手游、做微信小游戏,折腾了一年多,最后以亏损500w左右告终。这算是我创业以来比较难受的一年,公司规模在30-40人左右,产品研发周期长,对于行业了解尚浅,莽撞的从游戏大厂挖了人过来组建团队,实际上游戏的研发每一步都困难重重,超出了我们能力的把控范畴,结果失败也是必然的。最后还是决定痛定思痛,既然在这条路上看不到希望,只有快刀斩乱麻重新开始了。
我们于2019年3月份遣散了游戏团队,搬了办公室,从10来人左右又重新出发,剩下的这几个人,基本上都是16年来成都的时候一直跟着我们的小伙伴。
再成功的人也会遇到各种挫折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失败是插曲,不能让它影响我们人生的主旋律。当断则断,未知的人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经常有人说创业是多么多么地苦逼和不容易,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创业态度,我很享受这种从无到有,自己从无知到精通的过程,每每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对自我的认同感,都是人生美妙的体验。
解散了游戏团队以后,我们开始研究谷歌广告等联盟变现的事情,实际上这并不算什么新的路子,站长时代谷歌广告变现就很流行,我们留意到这一块也是之前做app的时候,我们一个员工跟我们提议既然有流量何不挂谷歌广告试试看呢?
我们也没怎么上心,挂上去之后发现收益远超我们的预期,由于2018年一直在专注做游戏,这块就当一个边缘业务去做,如今开始重新研究这一块,2019年年初的时候还做了“万能遥控器”“Wi-Fi钥匙”等垂直工具类app,做这个方向也是因为这些关键词很容易在appstore上获取免费的流量,一天可以来几万个用户,我们也萌生了通过自己开发和收购做app矩阵通过谷歌广告变现的思路,今年也打算探索海外市场。
四、真诚总结创业与人生心得放在三年前,我肯定设想不到如今的境遇,今天的分享更像是一笔流水账,
原谅我并不能每一个项目都拆解出来做一个很详细的分析,那将会是十几万字都写不完的工程。
在别人眼里我是年纪轻轻就有所成就,今天我把我创业大体上的心路历程都分享了出来,我失败的次数并不比我成功的次数少,遇上的成功也有运气成分的偶然因素,这句话真的不是谦虚,有的时机就是运气好,我并不赞成苦情的勤奋和努力,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对自我很苛刻的人,我也会玩游戏打发时光,追剧一整天停不下来,我并不对这种消磨时光的方式感到愧疚,因为这些都是我人生喜怒哀乐的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1、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老生常谈,但是真的特别重要。比如我现在在成都,我想要去上海,我昼夜不息地往西开车,地球是圆的千方百计也能到达上海,但是如果我一开始选择往东开车,我轻轻松松就比往西的到达了上海;
2、抓住一切机会,以学习的态度去增长自己的见识。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黑白对错,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如果你只会一味地骂希特勒是大坏蛋,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居然有那么多人允许他那么做,并且坐视不管?
就算是历史也没有绝对的真相;
3、家庭关系很重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好好学习。
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我妈妈一直都不太支持我,她只希望我能回老家当个人民教师,嫁个体面的老公,但是我并不想妥协,并且就此话题好好深入沟通后,从此给了我自由。包括跟自己的配偶一起创业,我们几乎没有进行过伤感情的大争执,如何分开处理工作和婚姻关系,都是需要学习的,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了解自己,理解别人,放下执念,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4、一无所有的时候放手一搏,对生活状态满意的时候做好风险防范。
我给我全家人都买全了保险,花小钱去防止人生变故的大风险;有的人想创业但总是迈不出第一步。
我的办法是把人生的镜头拉长,比如你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纵观你这一生,你有什么是不可失去的?
珍惜的人?
美好的经历?
你做出创业这个选择你会失去这些吗?
如果不会,甚至得到比失去的多,那踟蹰不前会不会只是自己人生的惯性或者是自我的从众呢?
很多烦恼都可以用把镜头拉长这个方法来解决,我们的生命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写在结尾的话93年的妹纸,抓住机会,一飞冲天,多次创业多次成功,真的令很多男儿汗颜。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机会都是类似的,但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没有抓住。
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新机会往往存在于新领域之中~